- · 现代制造工程版面费是多[08/03]
- · 《现代制造工程》投稿方[08/03]
【天津制造 奋进坐标】一条河的工业史(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从第一盏电灯的点亮,到现在利用互联网支撑城市能源变革,100多年的发展,天津电力运用现代话语,讲述着新时代的精彩故事。 纱厂:百年前就是“时
从第一盏电灯的点亮,到现在利用互联网支撑城市能源变革,100多年的发展,天津电力运用现代话语,讲述着新时代的精彩故事。
纱厂:百年前就是“时代弄潮儿”
12月15日,坐落于棉3创意街区的海河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首展主题《当代及未来》。当具有百年历史的民国工业建筑群,与一幅幅当代绘画、雕塑、影像艺术的最新思潮相碰撞,一种独特的气质和美感在海河岸边蔓延开来。
9月初,当海河美术馆执行馆长李裕君来到棉三,一下子被这片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厚重斑驳的砖墙、那种岁月的沧桑感迷住了。
“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做最新潮、最前卫的事儿!”
撩开历史的帷幔,拂去岁月的尘埃。百余年前的此地,同样是领时代之潮流,这里集合了影响天津工业发展的两大纱厂。
20世纪初,天津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验基地,兴办实业的浪潮风起云涌。裕大、宝成纱厂在海河岸边拔地而起。
从建设开始,纱厂就走在了潮流的前端,邀请当时国内著名的建筑大师进行设计,兼具西洋与东洋的艺术风格。车间是砖红色的锯齿形屋顶,所有窗户都是从车间北侧起脊开窗,一天当中没有阳光直射,巧妙的设计,便于工人织布纺纱时操作。
影响天津工业发展的裕大和宝成两大纱厂,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棉纺三厂。
当时纱厂都是12小时工作制,宝成纱厂经理吴敬仪推行8小时工作制,早中夜三班倒,《大公报》称其“实开中国劳动界之创例”。
截至1921年,包括裕大和宝成在内,天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六大纺纱厂相继建成,新型机器织布工厂布局形成。海河两岸成为纺织工业的聚集地。1912—1928年间,天津纺织厂家已达1407家,总资本额为2600万元,占当时天津民族工业资本额的30%强。
作为城市记忆的标签,天津纺织业历经沉浮过往,棉三还有吗?
随着工业战略东移,棉纺三厂由天津纺织集团迁移到了空港经济区。2013年,由天津住宅集团、天津纺织集团、天津渤海国资、河东区嘉华城投共同组建的天津新岸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保护性开发打造了棉3创意街区。2021年,昔日的棉纺三厂,现在的棉3创意街区正式被列入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
现在,街区内聚集了160家动漫制作、新媒体、广告、设计公司、科技研发企业,每年300余场活动,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纳税额3亿元,昔日繁忙的生产与今天的创意无限相遇,让这片街区又充满了新的活力。
大沽船坞:培养北方第一代修造船工人
与大沽口炮台相隔1.5公里,海河南岸,是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
洋务运动期间,这里是清代北洋水师舰船维修基地,是继福建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坞后我国第三所近代造船厂,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培养了北方第一代修造船工人。
1875年,李鸿章奉命在天津组建北洋水师,为使日益庞大的北洋海军舰船能够就近修理,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同意,在大沽海神庙周围建起一座船坞,命名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也称海神庙船坞。在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期间,它在承修损坏的部分船舰的同时,赶制军火,与北洋水师爱国将士一起,为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85年,船坞有了打铁厂、锅炉厂、铸铁厂、模件厂,而且建立了甲、乙、丙、丁、戊、己六个坞。大沽船坞不仅修船,而且可以自己造船。从1884年起,大沽船坞还承修海防工程。1891年,大沽船坞除修船外还开始制造枪炮、水雷等,实际上又成了一座军火工厂。
轮机车间是旧址所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原厂房建筑。上世纪70年代,轮机车间停用,遗存至今。砖木结构,溜肩形高封山墙,屋顶呈双脊形,铺灰色泥质瓦。建筑开间19.77米,进深14间,长55.26米。由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部分墙体倒塌,更换为红砖,现在建筑内墙还保留有原来的青砖。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
新河材料场:中国铁路第一个专用材料场
在塘沽火车站南侧沿海河河岸一带,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藏着中国铁路行业的第一个专用材料场,作为洋务运动留在塘沽的印记之一,它见证了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成长与发展。
1885年8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这是中国铁路独立经营的开始。次年,开平铁路公司改称“中国铁路公司”,由开平矿务局收购唐胥铁路,并将铁路延伸至北塘河口的阎庄。1887年,又继续修筑至芦台和天津的铁路。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网址: http://www.xdzzgczz.cn/zonghexinwen/2021/122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