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制造工程版面费是多[08/03]
- · 《现代制造工程》投稿方[08/03]
续写春天的故事|渤海湾崛起现代海洋城(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继续提高海域治理水平,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经济与规划处处长王正江说。 做强海洋经济 随着海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继续提高海域治理水平,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经济与规划处处长王正江说。
做强海洋经济
随着海域治理持续规范,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天津市海洋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由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天津市极地与深远海工程装备创新中心日前被批准组建。
“天津海洋工程产业不仅为渤海油田和国内海上油田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而且成为天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工程管理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金晓剑告诉记者,此次创新中心采用“创新中心+联盟”模式,首批参与组建单位达到十几家,联盟单位超过50家,不仅解决了单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区域海洋经济的聚集度。
这只是天津大力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的缩影。王正江介绍,7年来,天津市海洋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以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为核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初步形成,以中船重工、博迈科等企业为龙头,高端海洋装备产业集聚。2021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增幅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船舶海工租赁产业加速聚集,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全国领先。
3月17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内,讲解员陈芷晗正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带领广大网友远程游览“从风帆到行轮”展厅、观赏古希腊战船、克莱蒙特号等船舶,网友纷纷通过弹幕对展览表达了赞美之情。随着国家海洋博物馆、邮轮母港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中新生态城为核心的高品位滨海休闲旅游区初步建成,天津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步入快车道。
最能体现海洋经济实力的是硬核科技。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装备制造及场景应用的城市,拥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3月1日,《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高明兴表示,《规定》是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体现天津作为的具体行动,是培育壮大海水淡化产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
2016年至2020年间,天津市的有关单位承担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申请专利近200项,多项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工程建设方面,天津市是目前国内唯一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均得到应用的地区,现有正常运行的海水淡化工程3个,工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天津北疆电厂作为全国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率先实现海水淡化对城市市政管网供水。依托汉沽盐场开展浓海水制盐和海水提溴、提镁等产业化应用,天津已经形成“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浓海水综合利用方面特色鲜明,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长李琳梅介绍,海水淡化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对水资源的安全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考虑将海水淡化作为新水源,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范畴。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海洋经济已形成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若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蓝色品牌”,但对标沿海先进省市,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天津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海洋油气、海洋化工等传统海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大。海洋经济发展仍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活跃度和创业活跃度不高,海洋自主创新能力亟需增强。”王正江说。
谈到继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王正江建议,应依托天津海洋经济相关优势,推动设立相关产业基地,如全国海水淡化基地、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等,培育壮大相关产业链集群,增强海洋经济的聚集和发展。此外,可借鉴其他沿海城市经验,成立海洋大学或在现有高校中设立海洋相关专业,鼓励职业技术院校与海洋经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完善海洋经济人才培育体系。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网址: http://www.xdzzgczz.cn/zonghexinwen/2022/0410/497.html